自然资源部晒出我国矿产资源“家底” 矿业绿色发展取得
人民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杨曦)矿产资源家底数据是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
昨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2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交出亮眼“成绩单”。其中,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级,空气质量首次达到二级标准,河流断面全面达标,土壤环境继续改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访案件全部销号。
2022年,我市持续开展大气攻坚。全年实施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矿山抑尘、散煤清洁能源替代等项目312个;共启动臭氧污染防控预警14次,重污染天气预警7次,成功保良40天;抽检柴油货车51699台次、非道路移动机械4058台次;完成1207家企业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和39个重点行业企业绩效评级审核。
【资料图】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7.9%,改善率排名全省第1;优良天数329天,同比增加10天,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6。
我市持续推进水质改善。以“查、测、溯、治”为手段,全年完成对177家重点涉水企业及36座污水处理厂环境执法检查,累计封堵并网取缔131个入河排污口,设立标识牌138个、完成超标排口整治46个;整改完成沿河垃圾、畜禽养殖等生态环境问题213个。
全市1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10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9个,占比90%,优于省政府80%的考核目标;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在土壤治理方面,我市全面启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完成98个重点建设用地排查,加大对岫岩满族自治县水源等4个国考地下水点位周边污染源巡查;全市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11个建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全部按期完成。
岫岩满族自治县被评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现我市生态示范创建工作零的突破。
为守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我市持续排查风险隐患。全年无害化处置涉疫情医疗垃圾2737吨;开展危化品、尾矿库、核与辐射等领域环境执法行动,排查整治环境风险隐患765个;开展放射药品使用单位专项辐射应急演练,推动闲置废旧放射源安全送贮,全市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持续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双随机一公开”以及菱镁行业、工业园区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年共检查企业1700余家(次),环境行政处罚立案237件,下达处罚决定金额1436.95万元,委托法院强制执行1292万元,罚没款入账金额3135.28万元;向公安机关移交适用行政拘留移送案件7件,移交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案件5件。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水平显著提升。
持续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全年实施“环保改造”项目86个,总投资金额50.12亿元,实现当年开工率100%,其中49个项目已顺利建成投产,项目竣工后,可削减颗粒物360吨、二氧化硫476吨、氮氧化物889吨、挥发性有机物62.5吨。全年共争取中央和省级五大气及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66亿元,居全省各市之首。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年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分别是: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环保产业提升工程和监测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高质量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碳达峰行动、统筹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基本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干流及一级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推动五道河、运粮河和小柳河流域污染治理和大洋河等美丽河湖建设;推进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加快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统筹谋划全市EOD项目;全面提升执法数据质量,启动智慧执法平台建设,提高应急监测能力,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为建设美丽幸福鞍山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媒体记者 刘晓峰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西南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