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每日资讯:长沙歌舞剧院艺术总监、青年导演王蕾:再造一片“歌剧绿洲”

发布时间:2023-02-24 08:08:20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尹玮

国金中心南面的登隆街是长沙城市有机更新的典范,以古色古香吸引了众多游客。但你知道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是长沙的歌剧基地,以时尚前卫著称,每排一台新戏能连演三个月。歌剧这朵新的艺术之花不仅在星城扎下了根,极受长沙观众喜爱,而且好剧目名扬四海,全国院团都来学习。早在歌厅、广电、动画、媒体艺术之前,“歌剧绿洲”就已经成为长沙第一张在全国有着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我们长沙歌舞剧院的全体职工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歌剧情结。”长沙歌舞剧院艺术总监、青年导演、杜鹃花人才工程青年人才王蕾告诉记者,“不负前辈所托,传承歌剧传统,恢复‘歌剧绿洲’荣光,一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相关资料图)

导演这行不容易,不断学习打磨

青年戏剧大赛暨杜鹃花人才工程验收展演是一年一度的长沙市杜鹃花艺术节的重头戏,也是王蕾紧张忙碌的时刻。比如2月14日的歌舞乐专场,她就要提前入场执导。“王导,王导,怎么样?”台上演员呼喊得急切,台下却不见王蕾的身影,正当记者疑惑时,从音响里传来大气镇定的女声:“你们的乐器离得太近了,力量融合在一起。我希望有一种楚汉相争、两军对垒的气势。”

按照提示,记者爬上高耸的楼梯,找到了长沙实验剧场的灯光音响控制室。这里是王蕾工作的地方,有“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野,一如导演这个岗位,需要站得高看得远。而导演的培养实在不易,正如爬楼梯,王蕾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王蕾出生在浏阳的一个艺术世家,2000年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加入了长沙歌舞剧院。2009年市歌时隔多年后再次启动歌剧创排,王蕾借由《梦圆马王堆》项目转型为导演。“导演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王蕾告诉记者,舞台创作是大的系统工程,服化道等艺术部门各司其职,导演的任务是协调统一,将创作意图贯彻到各个部门。深感要学习的地方太多,2011年王蕾赴中央戏剧学院深造,老师是著名导演廖向红。学成归来后,她创作执导了《浏水人家》《红于二月花》《老店新开》等作品,成为省会文艺界瞩目的青年新秀。

一路走来,王蕾深感导演工作的专业和不易,早在选题阶段就有介入,不断和编剧、作曲等主创人员沟通,“打磨”二字绝非虚言,唯有对艺术发自肺腑的热爱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参与《半条红军被》,重振长沙歌剧辉煌

2021年7月,大型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在长沙首演,随后又在中国歌剧节、湖南艺术节、中国艺术节上大放光芒。王蕾说:“这部剧是黄定山老师导演的,我作为副导演,全程跟随,在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感悟。怎样用新时代语言讲好红色故事?黄导强调的‘五可’戏剧美学思想,即可信、可亲、可看、可感、可敬,让我印象深刻。”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长沙歌剧曾有一段辉煌岁月。改革开放后,戏曲由艺坛霸主跌落至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同时,仍然坚挺的歌剧成为长沙演出市场的亮点。市歌创排的《骄杨》《三个女儿的婚事》《灯花》《啊!樱花》《高山下的花环》《酒干倘卖无》《想穿牛仔裤的老知青》等均获好评,影响极广。《骄杨》影响全国,各省都来长沙观摩,并拿去剧本曲本排练演出;《三个女儿的婚事》在长沙上演64场,上海48场,西安73场,场场爆满;1991年,《马桑树》进京演出,捧回了第一届文华奖。当时的湖南被称作“歌剧绿洲”,省会长沙又是其中的中坚力量,这是今天年轻人无法想象的盛况,却是当年全国羡慕的事情。

长沙歌剧的盛况虽渐渐远去,但这份情愫一直流淌在市歌人的血脉中,重振长沙歌剧的辉煌、再造一片“歌剧绿洲”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正所谓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作为一名导演,如何守正创新,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与当代审美的舞台艺术精品,是需要我去解答的。”王蕾透露,接下来她将全情投入到杜鹃花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的创排工作中,另外杜鹃花人才工程验收项目、沉浸式舞台剧《潇湘之子》将于3月3日在烈士公园与广大观众见面。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西南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